像蜜蜂一样,他在文成山村酿成“甜蜜的事业”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2023-08-24 23:12:06
  02:1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叶小西 摄像记者 朱海伟 共享联盟·文成 包永强 金中亮

盛夏时节,在文成县黄坦镇双溪村,山色翠绿、百花烂漫,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从1000余群蜂箱中飞进飞出,它们“嗡嗡嗡”的蜂鸣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资料图片)

沿盘山公路驱车数十里,在山坳坳里的聚兴养蜂基地,记者见到了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动物科学学院教授王友明。

身着白色的防蜂服,牛仔裤的裤头上挂着两串钥匙,脚上的运动鞋沾满了泥土。这位来自省城的专家,没有一点架子,甚至有点土里土气。“台风刚走,还好这里的三百个蜂箱都没事,我心就踏实咯。”

把山里的蜂箱一直牵挂在心头的王友明,以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在浙南大山里,一干就是17年。

在文成田间地头,他酿就了一番“甜蜜的事业”。如今,文成养蜂户达800余户,蜂群达4.5万箱,产量达80万斤,年产值超8000余万元。

香甜的蜂蜜每一滴都来之不易,王友明感慨,生活的甜蜜来自于辛勤的劳动,就像蜜蜂,短短的一生都在兢兢业业追寻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科技特派员亦是如此。

在文成田间地头,王友明酿就一番“甜蜜的事业” 朱海伟摄

打造“原蜜”品牌

位置偏僻,山高路远,环境独特,是劣势也是优势。

从杭州市区到温州市文成县,380公里,地图上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南北线。坐上出租车、首班高铁、大巴、小三轮、中巴,一路辗转,却要花费近8个小时。这是王友明最熟悉的一条“翻山越岭”路线。

在2006年第一次踏上文成的土地时,谁也没想到王友明会坚持服务17年。

其实刚到文成,这座山城并没有给他留下美好的初印象——交通不便,有些山村甚至无路可走;土地少、耕种方式落后,当地农户收成勉强糊口。

如何为当地培育可持续的产业,成为王友明终日思考的问题。他试过推长毛兔项目,因为市场原因,销路不好搁置了;也试过为肉兔产业立项,因养殖产业引发珊溪水库水污染问题,被要求整治转型。

可是往哪儿转,怎么转,大家都犯了难。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文成,是国家级生态县和浙南重要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达72.4%。“蜜源植物丰富,发展中蜂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王友明有了想法。

马上行动。王友明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展开调研,向文成县政府提出了“文成山好水好无污染、蜜源充足,可重点发展高档中蜂”的政协提案,随即获得文成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召开研讨会、培训会,成立中蜂养殖协会,起草文成县《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并发布于国家团体标准网站,打造“文成原蜜”品牌……在王友明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当地零散、无序、规模小、缺乏技术的中蜂养殖,逐渐成为有规模、标准统一、高质量、有品牌的支柱产业。

“感谢王老师让我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是越来越甜哩。”陈忠凤是文成县桂山乡一名养蜂民妇,在王友明团队的帮助下,短短四五年内,她家的养蜂规模从二三十箱发展到三四百箱,年收入达几十万元。

王友明在养蜂基地指导蜂农 朱海伟摄

土蜂蜜“上线”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正在养蜂基地忙碌的王友明几次接到赵碎标的电话,他匆匆赶去。

“王老师,产量上去了,但是销售还是个难题啊。”71岁的双溪村村民赵碎标,是当地的养蜂大户,他和王友明认识已经超过十年。

确实,蜂农们养蜂有了起色,又面临新的问题——养蜂有了标准化生产线,蜂蜜产量自然就上去了,但是销路在哪里?乡亲们盼望着,天然好蜂蜜有更广阔的市场。

要打开蜂蜜的电商市场,王友明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人选是当地乡贤毛振甫。近几年,毛振甫发展农产品类电子商务,黄年糕、花茶、杨梅……,在线上干得很有声势,其合作社已有100亩示范基地,电商年销售额破3000万元。

王友明与当地乡贤围绕土蜂蜜的图标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朱海伟摄

好货要有好包装。

“年轻人喜欢时尚简约的设计。”

“加入一点原始的土蜂窝设计如何呢?”

“我觉得这些花的设计太笼统了,建议去掉!”

……

一个月来,为了加快土蜂蜜“上线”,王友明多次带着专家团队,围绕土蜂蜜的图标设计方案与毛振甫深聊。

闲不下来的王友明,还多次走进直播间,体验土特产带货。“不到5分钟花茶就卖出了一千单,很可观啊。”王友明下定决心,土蜂蜜要搭上电商“快车”。

王友明算了一笔账,一箱蜜蜂通过技术传授可以产5到10公斤土蜂蜜,土蜂蜜可以卖160元到240元一公斤,一户农户一年养五六箱蜂,加上新增蜂群的收益,就有万把元收入。靠着电商,足不出户蜂农们也能赚钱。王友明说,“这份大山里的甜蜜,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养蜂户的腰包越来越鼓。”

王友明与当地的养蜂大户赵碎标认识已经超过十年 朱海伟摄

一块黄年糕

来到文成后,王友明觉得要想的事不少,要做的事更多。

“但是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只有把大家拧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全方位地服务农民。”在文成帮扶多年后,王友明深感团队合力的重要性。

于是,王友明又给自己安排了一份“特殊”工作——盘活整个文成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帮助大家快速有效地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他忙得不亦乐乎:牵头发起数十次组团服务,新老同志一同走向田间地头、走到农户中间,助力政府建立国内首个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有了团队,不再单枪匹马,遇到的难题再多也能迎刃而解。

桂山黄年糕是文成县桂山乡一种历史悠久、颇具名气的土特产。一款地方特色小吃能不能出出圈?梳理文化脉络、讲品牌故事,明确工艺要点,选址建厂、选设备……王友明和大家一起集思广益,边想边干。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但黄年糕容易发霉,让大家又犯了难。”王友明说,简单的真空包装无法防住黄年糕很快发霉的问题,他想到同样在文成担任科技特派员、来自宁波大学的徐大伦,正是这方面的专家,何不请求他的技术支持?很快,在徐大伦的帮助下,黄年糕的保存难题得到解决。如今,桂山黄年糕的日均产量已近3000斤,产品供不应求,经常脱销,日均利润达到三四千元。

扎根大山17载,图啥?王友明的回答很干脆:农民笑了,日子甜了,并且一年比一年甜,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意义。

如今,54岁的他依旧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与团队一起,穿梭在文成的山间地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