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54亿豪赌接手滴滴造车,是赚,还是亏?

来源: 1号车盟2023-08-31 02:50:11
  

这两天的车圈大事儿莫过于8月28日,小鹏以最高58.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23亿元)收购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滴滴不造车了?还在持续亏损的小鹏汽车这次如此大手笔,是又有什么全新的战略布局吗?


(资料图片)

据悉,此次双方战略合作的核心是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的全新品牌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为“MONA”。而通过此次合作,小鹏汽车也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新品牌产品也将与小鹏现有品牌的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强化其在主流A级车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小鹏汽车或将成15万A级智能车最大搅局者?

根据合作公告所示,MONA将以15万级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切进A级智能电动汽车赛道,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2C)和企业服务市场(2B),同时,它将通过在短期内标配XGNP驾驶辅助系统,减轻师傅的驾驶疲劳,提升乘客的安全性;并通过更远的长期逐步替代人类驾驶员,实现全场景无人化运营。

智能驾驶板块是小鹏汽车相对比较强势的领域,此次通过MONA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将以科技普惠的方式让15万A级车的用户也能体验到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魅力,将对目前A级电动车市场形成冲击,看来稳占15万A级车市场的比亚迪和埃安要敲响警钟了。

但其实早在两年前,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曾表示:“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汽车。”

两年过去了,小鹏的说法也发生了变化。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表示:“随着我们死磕技术创新和全流程降本,我们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跟时间表。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我们相信会极大地推动智能化的全面普及。”

都说商人绝对不做亏本的买卖,小鹏汽车此举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我们姑且不论是技术发展后实现降本,还是业务发展需要,至少从目前来看,小鹏汽车怎么着都不算亏。

此次合作,小鹏和滴滴都赢麻了

滴滴和小鹏的合作是双方共赢的成果。

对于小鹏来说,MONA的前身是滴滴的达芬奇,滴滴在此前已经投入了数十亿,前期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研发,小鹏更像是接手了一个量产车型,极大地缩短了研发成本和周期。

此外,滴滴还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小鹏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以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支撑,为小鹏汽车打造15万区间的智能车再加码。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4.14万辆,低于蔚来的5.5万辆,也远低于理想汽车的13.91万辆,在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中处于弱势地位,发展压力并不小,而MONA的出现对于小鹏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一方面是切入主流家用车市场,有望获得走量,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同时小鹏率先开始布局多品牌战略阶段,也帮助汽车产品矩阵进行扩充,拓宽了未来的发展版图;另一方面,滴滴有庞大的网约车市场资源,截至2022年有超过1900万名活跃司机,都是新能源汽车的目标用户,借助滴滴的生态支持,MONA更有可能被作为首选,交付量在B端市场上得以再翻倍,所以怎么算都是物超所值。

而对于滴滴来说,经历了三年多的造车之路,并不顺遂。此次和小鹏携手就不需要在智驾方面进行过多的投入,“牺牲”掉一点资源就能获得目前市面上比较有竞争力的智驾技术,也算超值。如果坚持自研,不仅不能快速产生盈利,最终实现成果及未来的发展状况也难以预测,甚至有可能走入经营危机,实在是得不偿失。

因此,此次合作的意义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算得上是小鹏和滴滴彼此最好的结局了。

写在最后:

小鹏自上个月获得大众集团50亿投资之后,似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之路,从单纯的造车,到造车+技术输出,与新伙伴推出新品牌和新产品,以技术取胜,得以实现从技术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化。

据了解,“MONA”项目开始,小鹏之后还会有第二、第三品牌相继推出,并处于不同的价格区间,看来“多生孩子好干活”的策略,小鹏是琢磨到精髓了。

原文标题 : 何小鹏54亿豪赌接手滴滴造车,是赚,还是亏?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